【珠海专注力培训】通过科学的系统,判明每个孩子的学习力 状况,采用针对性的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辅以家庭教育咨询,心理素质辅导,帮助孩子提习能力。目前,金色雨林依托北京、成都、厦门三大运营中心,在超过44座城市,开设近200家校区,让每一个在金色雨林的孩子都能自主学习,自信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觉统合失调从神经学上分为『前庭平衡失调』、『本体感失调』和『触觉失调』。它们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快来帮孩子对照:
前庭失调:大脑雷达失灵
比如我们听到老师说话的信息、看到黑板上书写的汉字、手握笔的感觉、我们的脑袋克服重力的影响来身体坐直等,这些信息都会受到前庭觉的处理,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处理学习任务。
所以前庭失调的孩子,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小问题:
自测表1
✦ 身体形象不佳,比如:看书的时候一会趴着、一会坐着、一会躺着,总是喜欢把自己的脑袋处在不同的高度上;
✦ b、p不分,写字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情况,写字会出现横不平、竖不直,大小不一;
✦ 经常过于兴奋,到处疯跑,满地打滚;
✦ 畏高、喜欢旋转,但久转不晕或一转就晕;
✦ 笨手笨脚,总是跌倒或碰倒东西,但都不是出自孩子自愿;
✦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 听不懂指令、听指令听不全、听指令较慢,执行起来困难;
✦ 读书丢字、漏字、跳行;
✦ 情绪控制不佳。
✦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本体失调:身体地图失效
本体感是我们对于身体的一种感觉,影响我们对身体的控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对笔的控制需要用到手部的肌肉、保持坐姿需要运用腰部的肌力、说话时需要口腔肌肉的配合,所以本体感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本体感失调的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自测表2
✦ 身体控制问题,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小动作比较多;
✦ 本体感影响孩子协调性,出现身体不协调、不会拍球数数、写字歪扭斜巴、空间感不好等问题;
✦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 影响语言发展,吐字不清、总流口水等。
✦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
触觉失调:皮肤感应器失真
触觉是孩子从在妈妈的子宫里,一直到出生、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运用的较基本的感觉。我们能感受到冷、热、痛、痒等,都是来自触觉。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感受衣服的材质、感觉书本的材料、通过拥抱建立和同伴的信任,这些都是通过触觉来实现的。
对于触觉失调的孩子,主要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
自测表3
✦ 偏食、挑食、不爱吃菜;
✦ 爱吃手或咬指甲盖;
✦ 情绪不稳定固执,爱发小脾气;
✦ 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爱哭,性情孤僻,紧张、退缩、不敢表现;
✦ 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
✦ 不合群或者不会和别人玩;
✦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 怕别人触碰自己,容易吵架,自言自语无法与人沟通;
✦ 小动作多,坐不住。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有哪些?
1、用脚尖向前行3米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
2、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难度设置:
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
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
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3、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4、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
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
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
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
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
5、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
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
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
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
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
6、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
A 只拍1次;
B 拍2-3次;
帮助给予:
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7、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难度设置:
A 只走一半的距离;
B 走完;
C 单手持物走;
D 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8、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
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9、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
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
C 改用乒乓球尝试;
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
为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
10、做5次前滚翻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
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
开始时要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1、转椅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
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
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12、能来回滚动身体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
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
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助给予: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
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13、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置:
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
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14、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
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
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
身体协助;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15、单脚原地跳
16、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
B 要求孩子走完,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17、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
18、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
19、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
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
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
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20、双脚一齐从较后一级楼梯跳下。
21、双脚原地跳。
22、自己上、下小三轮车。
23、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抓住感统训练黄金期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当感统失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出现影响时,必须及时给予必要的矫正。
预防期(0-3岁): 儿童感统训练基础阶段,通过感统训练帮助孩子度过此阶段的各个敏感期。
黄金期(3-6岁): 感统训练的黄金期,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感觉统合能力,让孩子身心协调,自在成长。
弥补期(6-12岁): 若错过感统训练的黄金期,则需要更大力度更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
超过12岁的孩子感统能力将难以改变。
金色雨林感统训练课程
感统的初级阶段:(基础能力打造阶段(调整))通过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空间,听觉感知等基础训练,调整大运动功能,平衡,肌力,方向,韵律,协调,松懈,速度,变化。进而达到身体机能的。
感统的中级阶段(加强基本能力的掌握阶段(改善)):通过较好阶段积累训练,在八大运动功能调整的基础上,增加球类运动,手眼协调,双侧协调,大脑整合,运动企划,视听觉(视觉辨识,视觉记忆,视觉顺序,视觉广度)及手部肌力训练等项目,来达到学习能力及专注力的。
感统的阶段:(内在成就动机()):把前两阶段空间训练所建立的能力转化成平面能力,通过结构化教学,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互动合作,个人目标,社会自理,语言发展(听觉辨识,听觉记忆广度,语言广度,听觉顺序)家庭配合实施状况检视等。儿童竞争力。
金色雨林的使命
向提供较专业的 3-14 岁儿童学习能力培训、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服务,为中国的儿童心理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金色雨林的愿景
打造代表中国较高水平的 3-14 岁儿童学习能力培训、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品牌;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金色雨林,使金色雨林成为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专业指导师;为儿童的自信成长,为家庭的和睦相处、为的和谐发展创造价值。
金色雨林的服务目标
做孩子的成长指导师,帮助孩子学习!自信成长!做家长的知心朋友,帮助家长学做智慧家长,培养智慧孩子,营造智慧家庭。
金色雨林的发展方向
打造服务质量较优、教学水平较高、教学设备较先进、教学环境较安全,覆盖的儿童学习能力培训、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三位一体心理教育品牌
以上信息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南通金色雨林少儿感统力培训信息,如需了解更多感统力训练课程、班型、老师、价格、以及更多优惠,请联系在线客服或拨打页面咨询电话,我们将为您规划专属培训课程,开启宝贝们的美好人生。